今年3月1日,農業農村部公布《生豬產能調控實施方案(2024年修訂)》,新修訂的《方案》將全國能繁母豬正常保有量從4100萬頭調整為3900萬頭。該方案公布以來,農業農村部督促指導各地落實、落細相關調控措施,引導生豬產能有序調減;產能調控的背后,是目前全國還有約60%的規模場沒有達產,產能潛力(年出欄量)約2億頭,相當于全國年出欄量的3成。
為什么要下調
為加快推動《方案》落實落地,農業農村部專門召開會議部署推進,通過加強預警引導、風險研判和政策保障等措施,推動產能有序調減,供需加快回歸均衡。
截至6月中旬,絕大多數省份已修訂省級調控方案。貴州、西藏等省區對地方特色豬種,新疆對生豬優勢發展區、外銷后備區和適度發展區,實施差異化的調控措施。
為引導生產主體合理調減產能,農業農村部推動大型豬企和生豬產能調控基地“帶頭穩住產能、帶頭搞好生產經營、帶頭響應產能調控措施、帶頭引領示范”,推廣節本增效舉措,提高聯農帶農能力。
此外,農業農村部還加強了對大型豬企經營風險的監測預警,梳理行業和重點企業經營風險。強化與金融和市場監管部門溝通會商,會同銀行業金融機構對生豬頭部企業開展窗口指導。目前大型豬企生產經營狀況整體向好,牧原、溫氏等企業均已盈利。
隨著市場引導產能調減和各項產能調控措施的落實落地,目前,生豬產能調減基本到位,養殖恢復正常盈利。
“從能繁母豬來看,5月末全國能繁母豬存欄量3996萬頭,相當于3900萬頭正常保有量的102.5%,處于產能調控綠色合理區域(92%~105%),生豬養殖已于5月中旬扭虧為盈,下半年穩產保供的基礎扎實。”王祖力說。
從中大豬存欄看,4月末全國規模場的中大豬存欄量同比降2.8%,預示著未來2個月的生豬出欄上市量將有所減少。從新生仔豬數量看,2023年11月~2024年4月份,新生仔豬數量較上年同期下降6.5%,按照6個月的育肥出欄周期規律,前期產能調減效果將在今年二三季度逐步顯現。此外,今年1~4月累計進口豬肉43萬噸,同比下降47%,同時下半年豬肉消費季節性轉強,也為豬價回升提供基本面支撐。
近日,農業農村部組織生豬生產形勢專題會商,專家、豬企和行業協會一致認為,今年三季度生豬出欄量將同比下降,供給階段性過剩問題緩解,豬價有望進一步回升,生豬養殖盈利將繼續增加。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隨著豬價的回升,養殖場(戶)增養補欄積極性較高,壓欄和二次育肥現象增多,3~5月份全國生豬存欄量連續3個月回升。據統計,目前全國還有約60%的規模場沒有達產,產能潛力(年出欄量)約2億頭,相當于全國年出欄量的3成。一旦過度增加產能,很可能造成明年春節后消費淡季豬肉價格大幅下跌。從長期看,隨著我國人口數量和結構變化以及生豬生產效率的提升,豬肉消費趨于穩定與供應能力增長的矛盾凸顯,需要更好順應消費端的變化,引導生產端作出適應性調整。
農業農村部畜牧獸醫局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跟蹤督促《方案》落實,指導各地準確把握《方案》修訂目標要求,落實監測預警、產能調控、政策保障等配套措施。優化生豬產能調控機制,堅持政策穩產能與市場調產量協同發力,引導養殖場(戶)及時調整產能,促進供求基本平衡。特別是把住能繁母豬存欄量這個“總開關”,避免出現產能過度下降或過度增加等極端情況。
同時,將繼續強化監測預警,針對當前生豬價格回升,綜合分析能繁母豬、新生仔豬、中大豬數量以及飼料、屠宰等數據,準確研判產能和市場供應,精準開展預警引導,避免養殖場(戶)盲目擴張產能、壓欄和二次育肥。切實穩定長效性政策,落實生豬生產省負總責要求,壓實生豬穩產保供屬地責任。指導各地持續穩定土地、環保、金融等長效性支持政策,發揮部門協調機制作用,營造穩定、可預期的生豬生產發展環境。
此外,還要不斷提升全產業鏈競爭力,還要圍繞種、料、病、管等關鍵環節,實施生豬遺傳改良計劃,發展設施化、智能化養殖,持續提高生產水平。要壓緊壓實屬地管理、部門監管和防疫主體三方責任,落實和完善常態化防疫措施,持續抓好非洲豬瘟等重大動物疫病防控。要促進生豬屠宰加工轉型升級,充分發揮預制菜、豬肉食品深加工等產業的“蓄水池”調節作用。
————————————————————————————————————————
文章來源:農民日報
免責聲明:部分文章資料來源于互聯網,已標明來源,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內容僅供讀者參考,如有侵犯原作者權益,請及時留言聯系我們刪除!
畜牧人才關鍵字:畜牧人才網 飼料人才網 獸藥人才網 寵物人才網 中國畜牧獸醫專業人才網 畜牧在線人才網
冀ICP備15024754號-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