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人力資源管理者遇前途恐慌 工作重復枯燥
來源:www.a-cherry.com
時間:2014-06-27
作者:畜牧在線人才網
瀏覽量:
“HR(人力資源管理者)的未來在哪里?一份在企業沒有地位、沒有含金量的工作,有沒有繼續做下去的必要?”此類疑問,讓人力資源行業暫時不夠完善發達的江城諸多從業者,甚為苦惱。
昨日下午,在“華中CHO(人力資源總監)沙龍高峰論壇”上,來自武漢近百家企業的HR們,熱議了這一問題:管理人才的人才,到底路在何方?
感受:“可有可無”的“后勤部門”
在一家大型企業從事HR長達5年的李先生,眼下正打算跳槽去一家小型企業擔任副總。“在公司,我總覺得自己是個誰都能取代的角色。招聘、面試,任何一個部門的同事都能做,而薪資設計,公司早就有一套完善的體系。我越想越覺得自己可有可無。”
在某國企工作的王經理,也是心力交瘁,他把自己的工作概括為“員工保姆”、“出氣筒”、“救火員”、“夾心餅干”等可憐的后勤角色,公司在召開重要會議時,他所在部門經常會被遺忘。
王經理說:“在我所接觸的不少企業,人力資源部門的負責人,好像都是老好人,或者業務能力不強的人才會去擔任。可以想象,人力資源部門是個多么無足輕重的部門。”
論壇上,多位HR對以上遭遇感同身受。據記者了解,相當一部分從事HR工作5年以上的人士,會考慮轉型事宜。
專家:“沒有產出,就沒有價值”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企業人力資源部門的從業人員,很容易遭遇此類的“本領恐慌”和“前途恐慌”,許多人一籌莫展。
為什么HR會被他人甚至自己產生角色誤解?為什么HR的專業性得不到尊重和認可?論壇上,上海德路科企業管理咨詢公司執行總裁馬志堅提出了他的看法———沒有產出,就沒有價值。一份真正有含金量的工作,必須具備確定的產出、專門的知識、專業的技能、公認的標準、鮮明的角色五大特點。
“真正的人力資源經理,應該從瑣碎的具體事宜,轉向宏觀戰略上的管理,竭力使HR部門從過去資源消耗的行政官僚部門,變成經營人才資本的增值部門。”馬志堅介紹,將人力資源部門經營得十分完善的企業,一般會將程序型工作外包出去,而給HR們賦予一個新的角色———企業利益的推動者和公司戰略的咨詢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