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10日下午,臺風漸小,宏野海產品有限公司工作人員迅速出動,對場地進行修整。 (受訪者供圖)
“這次臺風大,但我們的受災情況要比想象中好得多,整體損失低于預期。”8月14日,記者來到浙江宏野海產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宏野”),公司董事長顧問徐如衛如是說。
宏野公司位于浙江臨海市桃渚鎮下沙(朱門),公司園區依山傍水,以南美白對蝦為主導產品,兼養大黃魚、黑鯛、鯔魚、貝類等。
8月8日,為最大程度減少災害損失,公司董事長黃元明未雨綢繆,將公司各部門負責人召集一起,召開緊急動員會,要求全體員工“提高意識、充分準備、杜絕傷害、減少損失”。
按照黃元明的要求,公司上下迅速從保苗、保設施、保廠房、保設備等方面展開行動——提前置備、檢修大型發電機等應急性生產物資,適當減少養殖存量,對易飛、易損壞設施進行加固甚至二次加固……
“臺風來臨前,我們抓緊銷售了近10萬斤已達銷售條件的南美白對蝦,同時,對未達銷售條件以及不準備銷售的海產品做好防范工作。”徐如衛介紹,對蝦對臺風非常敏感,易產生強烈的應激反應。為防控這一狀況出現,公司提前投放了以抗應激為主的提高免疫飼料,并在養殖池中補入適量維生素、礦物質及有利微生物。
不僅如此,公司還提前準備了一臺大型挖掘機和一臺小型挖掘機。“我們置備挖掘機,一方面是避免緊急情況下公司排水閘門打不開,另一方面,若公司周邊出現山體滑坡,挖掘機可挖通掩埋區域,減輕對附近居民的人身危害。”徐如衛說。
8月10日下午,臺風漸小。該公司的100多名員工們行動起來,打撈破損網衣、修復養殖池水質環境、進行場地消毒、修整綠化區域……截至8月11日上午,該公司園區場地整理完畢,恢復了正常運轉。
8月12日,公司召開了抗臺總結會議,總結出不少有用的防臺經驗。
“8月9日前,養殖人員已為魚苗鋼架棚加壓沙袋,并對各養殖區網衣用繩子做加固處理。”徐如衛告訴記者,臺風過后,壓了沙袋的鋼架棚基本都沒事。同時用膨脹螺絲、沙袋固定的飼料投喂機、氣泵吹倒的也很少。
值得一提的是,除災前做好充分防御、災后快速補救之外,臺風期間,公司養殖區域的一些“防臺型”設計同樣功不可沒。
“我們的養殖池采用傘式鋼索保溫棚,傘形大棚吃力均勻,能起抗風作用。”徐如衛說。
水產人才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