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組專家來自哪?附近海域扇貝是否也有大面積死亡情形?公司其他海洋產品會“跑路”嗎?盈利能力又如何?11月22日晚間,獐子島集團股份有限公司(002069,下稱“獐子島”)發布公告回應了深交所此前提出的四大疑問。

獐子島漁港堆積如山的死亡扇貝 澎湃新聞記者 韓聲江 攝
獐子島稱,11月16日,大連市農業農村局組織來自中國海洋大學、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國家海洋環境監測中心、遼寧省海洋水產科學研究院、大連海洋大學的相關專家共七人,針對2019年11月初長海縣底播蝦夷扇貝大規模死亡災害情況進行現場調查,并召開專題會議進行研討。
其在公告中提到,根據本次抽測的具體區位位置及區塊抽測畝產數據對比看,獐子島北部及東北部海域平均畝產較差,部分區域基本全部死亡。上述海域附近長海縣海洋島鎮區域的底播蝦夷扇貝養殖企業所做的情況匯報顯示,這些企業的底播蝦夷扇貝也于近期出現不同海域、不同程度的異常死亡現象,部分區域亦有死亡率超50%的情況。
除底播蝦夷扇貝以外,其他品種會“跑路”嗎?獐子島在公告中表示,獐子島海洋牧場中除底播增殖蝦夷扇貝外,還有刺參、香螺、海膽、皺紋盤鮑等土著品種。刺參屬于舔食性動物、皺紋盤鮑和紫海膽屬于雜食性動物,主要生活于獐子島近岸30米以內的巖礁區,而腐食性的香螺和雜食性的黃海膽,在40米范圍內均有分布,由于食性的差別和生態位的不同,不會和濾食性貝類產生餌料的競爭。同時,根據獐子島本年度底層潛標水溫監測顯示,獐子島底層旬平均水溫不超過21°C,未超過刺參、香螺、皺紋盤鮑和海膽的溫度適應性范圍,因此自然環境暫時不會對刺參、香螺、皺紋盤鮑和海膽造成明顯的影響。
獐子島稱,從近三年及2019年截至10月份的產銷量數據可見,獐子島海洋牧場除底播蝦夷扇貝外,其他品種產銷量表現穩定,未發現受到自然災害影響的情況。其中2019年前三季度公司活海螺產銷量及收入下降的主要原因為海螺采捕作業天數較同期減少所致。
對于深交所關注的底播蝦夷扇貝以外主要產業及品種的盈利能力,獐子島表示,在底播蝦夷扇貝毛利大幅下降的情況下,公司整體銷售毛利及毛利率水平波動不大,2018年度底播蝦夷扇貝收入占總收入的比重僅為6.3%,毛利占比僅為6.5%,底播蝦夷扇貝對公司整體收入及盈利能力的支撐作用逐漸下降。
公告顯示,獐子島水產加工業2016-2018年銷售收入分別實現9.57億元、10.93億元和11.13億元,銷售收入增長,銷售毛利分別實現1.31億元、1.73 億元和1.61億元。水產貿易業2016-2018年銷售收入分別實現11.16億元、12.32億元和10.46億元,銷售毛利分別實現0.68億元、0.66億元和0.55億元。水產養殖業(不含底播蝦夷扇貝)2016-2018年銷售收入分別為3.15億元、2.47億元和4.03億元,銷售毛利分別實現1.05億元、0.94億元和2.04億元。
獐子島稱,公司在海洋食品深加工、海洋牧場海珍品土著資源培育開發、海珍品苗種產業等方面已經積累并形成了較好的盈利能力基礎。未來將通過進一步關閉海上風險敞口、縮減養殖海域規模,降低海域使用金成本,聚焦盈利基礎好的優勢項目,加快瘦身計劃,及時關閉非主營盈利性較差的投資項目,大幅降低費用開支,提高公司經營效益和持續經營能力。
獐子島成立于1992年9月,于2006年在深交所上市,主營業務為水產養殖業、水產加工業、水產貿易業、冷鏈物流業等,主要產品包括蝦夷扇貝、海參、鮑魚、海螺、海膽。據獐子島2019年第三季度報告顯示,公司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20.11億元,同比下滑4.44%;凈利潤虧損3402.69萬元,虧損額同比增加245.53%。
11月22日收盤,獐子島報收于2.62元/股,下跌3.68%。
水產人才網